|
22710
0
网络红人 发表于 2018-11-21 10:03:02
当屏幕上的销售数字最终定格在“58”时,薛先生的心里只剩下绝望。五万元坑位费换来的不是预期中的两万双销量,而是一堆积压的库存和网红团队的冷漠回应。
河南商丘的鞋厂商家薛先生本想趁着直播带货的风口拼一把,拿出5万元坑位费,与一个号称千万粉丝的大网红合作。对方团队信心满满地承诺:只要把原价79.9元的鞋降到69.9元,就能保证卖出两万双,还催促薛先生赶紧备货。
薛先生信以为真,连夜准备了一百多万元的现货,堆满了仓库,期待直播结束后能爆单发货。然而直播当晚,他眼睁睁看着屏幕右上角的销售数字像蜗牛一样慢慢爬,最后停在了58双。
01 陷阱还是风口?商家遭遇直播滑铁卢
薛先生的经历并非个例。黑龙江的陶先生也被同一个网红团队坑了——交了5万坑位费还得给20%佣金,结果直播仅播了1分33秒,连商品名都念错了,最终只成交1单,还被退了货。
目前已知的就有27家商户联合维权,总损失超百万。这些网红团队使用“壳公司”签合同,一出事就把公司注销,换个马甲接着骗,商家维权无门。
直播带货行业的巨大风险由此可见一斑。许多商家只看到头部主播一场销售破亿的辉煌,却忽略了多数商家正在经历的残酷现实。
02 数字游戏:粉丝数≠购买力
号称千万粉丝的网红“内蒙老狗”最终只帮薛先生卖出了58双鞋。五万坑位费,换来58双的销量,平均每双鞋的“曝光成本”将近一千元。
别说利润,连坑位费的零头都没赚回来。那一百多万的货,现在全堆在仓库里,变成了一堆动也不动的“库存”。
直播带货的繁华表象下隐藏着残酷的真相:粉丝数并不等于购买力。观众点进来可能只是看热闹,真掏钱的比例并不高。
03 法律漏洞:不保销量的合同陷阱
北京市岳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岳屾山指出,此类事件的关键在于主播是否做出了销量承诺。如果明确给出具体承诺没有达成,商家有权主张退还相应费用。
然而问题在于,这些网红团队在签约时坚决不将“保底销量”写入条款,只口头承诺“必爆单”,并强调“不保量、不退费”。
涉事网红“内蒙老狗”甚至否认承诺过销量,称自己只收“出场费”,还反过来要起诉商家“侵犯肖像权”。其团队将责任推给第三方中介公司“天骄文化”,但这家公司被曝根本就是未注册的“空壳机构”。
04 氛围指标:直播数据的猫腻
薛先生怀疑直播间的热卖数据是刷出来的。平台客服的解释证实了他的疑虑:所谓“热卖”其实只是个“氛围指标”,只要有人点进商品链接就算数。
更明显的是,所谓“热卖”中出现了“同一人下单99双、还全是同码”的异常记录,最后这些订单还都没付款。
这就是直播间的“杀猪盘”套路。先靠口头承诺哄你降价、多备货,合同里却半字不提销量保证,直播时刷虚假订单、买机器人充人数,看着“热卖3000+”,实际没几个真买家。
05 理性看待:直播带货不是万能药
带货的本质还是“人货场”的匹配。人有了,但货是不是刚需?价格是不是有竞争力?主播能不能真心推荐?这些都决定了成交量。
许多大主播的直播间更像是个广告位,流量是有的,但卖不卖得出去,还要看产品契合度。网红带货只是个卖货工具,哪有什么一夜爆单的魔法? 好产品、好服务才是根本。
与其赌运气找网红,不如踏实攒自己的私域流量。那些靠虚假流量骗钱的,早晚得栽。
网红团队早已金蝉脱壳。他们用第三方、第N方公司签合同,一出事就注销公司,换个马甲重操旧业。
已知的就有27家商户联合维权,总损失超百万。这些商家交的坑位费从5万到10万不等,结果却惊人的相似:销量个位数,库存积压,维权无门。
直播带货的狂欢背后,隐藏着多少中小商家的血本无归。
|
|